在自动驾驶诞生之初,Robotaxi一度成为自动驾驶商业化代名词。
领头羊企业谷歌Waymo曾放言要在2018年底推出全自动驾驶商业服务;其追随者也纷纷亮出乐观的自动驾驶商业落地时间表。
然而多年的实践表明,Robotaxi商业化进程远未达到预期,行业信心大幅下降。Morgan
Stanley更是在2019年将Waymo的估值下调了700亿美元,折合人民币5000亿元。行业领头羊尚且如此,更遑论诸多追随者。
图片来源:Crain’s Detroit Business
究其原因,其核心的单车智能技术路线,存在安全、成本等诸多待解难题,更不用说规模化、商业化的Robotaxi运营服务。
“节省司机成本”是Robotaxi商业模式的核心基础。可由于其依赖的单车智能技术存在感知瓶颈,安全性不足,无法满足这一基本前提。根据加州DMV的一份文件显示,就在9月份,苹果公司的自动驾驶测试车在自主模式下,以约20公里的时速撞向了路边,所幸无人受伤。在大多数Robotaxi用户试乘体验中,安全员接管仍是大概率事件。
为了尽可能保障单车智能自动驾驶车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,昂贵的传感器和计算设备成为必须品。一些企业陷入了“堆料陷阱”,导致一辆 Robotaxi的造价低则几十万,高则上百万,难以满足大规模运营和盈利需求。
条条大路通罗马,Robotaxi终究不能和自动驾驶划等号,当这套模式走不通或太难走时,自然会有目光敏锐的企业,去探寻自动驾驶新的落地方案。
2019年成为关键的一年,百度Apollo和蘑菇车联等代表性企业剑走偏锋,探索出一条“单车智能+车路协同”路线。那一年正是5G元年,中国快速普及的5G网络以及V2X技术的验证,为自动驾驶行业破局带来了新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解题思路。
图片来源:网络
该技术路线通过车端感知与路端感知的结合,再利用 V2X、5G 等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车-路-云之间的信息交互,从而帮助自动驾驶车队提前做好路径规划,实现更加稳定安全的自动驾驶,同时还可以降低车端对于感知系统的要求,压低自动驾驶车辆所需要的成本。
更重要的是,车路云一体化的路线并不仅仅只是赋能自动驾驶落地,还承载着实现智慧交通的使命。在新基建的推动下,智慧交通已经成为了中国交通发展的新方向,成为国家打造交通强国的重要环节。
然而,最终一项商业模式是否合理还是要靠市场验证。就在Robotaxi裹足不前的短短两年间,百度Apollo成功签下长沙、广州等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的智慧交通“新基建”项目。截至目前,百度已公布的智慧交通千万级订单项目城市超过20个,平均中标金额约1.6亿元。
蘑菇车联则在衡阳实现了全球最大城市级的 L4 自动驾驶项目,该项目金额达到5亿元,设计总里程 200 公里,覆盖城市主干道、隧道、立交桥、乡村道路等实际复杂路况。以此为标杆,蘑菇车联近期又与鹤壁市达成协议,走上了商业化快速复制之路。
图片来源:网络